|
||||
|
||||
|
時光荏苒,加入水電一局已滿一年。回望這段旅程,我的足跡畫下了一條獨特的航線:從新疆托克遜的遼闊戈壁,到云南臨滄的綿延茶山。作為一名新職工,我帶著戈壁的風沙與豪情,投身于佤山云海間的“茶光互補”事業,在光的兩種形態中,譜寫著我的青春序章。 我的職業生涯始于新疆托克遜光熱項目。那里,是光最原始、最熾烈的模樣。舉目四望,是無垠的戈壁灘,和仿佛能點燃空氣的烈日。我們的任務,是匯聚這天地間的偉力,用成千上萬的定日鏡,追隨著太陽,將光與熱轉化為不竭的能源。 在那里,我學會了什么是“堅守”。在四十多度的高溫下,調試設備、巡檢線路,汗水瞬間蒸發,只留下一層白色的鹽漬。夜晚,當巨大的鏡場在星空下靜謐無聲,我感受到了個體的渺小與工程之宏大。托克遜教會我,水電一局人的精神,就如這戈壁磐石,耐得住寂寞,扛得起風沙,只為將那最酷烈的光,化作最可靠的能。 當我來到云南臨滄滄源項目時,我仿佛進入了一個平行的綠色宇宙。這里的光,不再是戈壁的烈焰,而是被云層柔化,被茶山浸潤的暖陽。我們的光伏板,不再是追逐烈日的鏡陣,而是化身為茶樹上方一片片藍色的“遮陽傘”,與萬畝茶園共生共榮。 這種轉變帶給我巨大的震撼。在托克遜,我們是與自然角力的勇士;在滄源,我們則是與自然共舞的伙伴。我的工作,從宏大的系統調試,變得更加精細入微要確保每一組支架的安裝不影響茶農勞作,每一條電纜的敷設不破壞生態肌理。我看到了當地佤族同胞從好奇到參與,再到成為我們項目的一員;我品嘗了在光伏板庇護下生長出的第一杯新茶,唇齒間滿是清香。我忽然明白,我們奉獻的綠色能源,其意義不僅是點亮遠方,更是溫暖近鄰,是真正意義上的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 這一年,從西北到西南,我經歷了氣候的極端反差,也完成了職業生涯的一次重要認知升級。我懂得了,中國水電一局的舞臺如此廣闊,無論是傳統水電、新興光熱,還是創新的“茶光互補”,其內核始終如一:那就是為國家賦能,為人民造福。 過去,我以為奉獻就是艱苦環境的代名詞。現在,我明白了,奉獻更是一種智慧的創造。在托克遜,我們創造的是效率;在滄源,我們創造的是和諧。這兩種光,一種剛烈,一種溫柔,共同照亮了我前行的路,塑造了我作為一名新時代能源建設者的價值觀。 很榮幸,我的職業生涯第一年,就能參與到這樣兩個極具代表性的項目中。腳下的泥土從干燥變為濕潤,頭頂的天空從湛藍變為氤氳,但胸中那顆為綠色能源事業奮斗的心,卻愈發熾熱和堅定。前路漫漫,我將懷揣著戈壁的堅韌與茶山的智慧,在中國水電一局的旗幟下,繼續與光同行,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答卷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