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|
||||
|
在烏干達項目的營地里,當時針指向傍晚六點,三三兩兩的項目職工便會不約而同地舉起手機。這一刻,八千公里外的祖國正值深夜,但跨越重洋的視頻通話卻將兩個大洲緊緊相連。這樣的場景,每天都在“一帶一路”的各個項目工地上演,而支撐這一幕的,是無數個水電家庭無聲的奉獻與守候。 一 春節,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。在烏干達,我們卻在時差五小時的晴空烈日下,通過手機屏幕參與著家中的年夜飯。當國內零點鐘聲響起、煙花綻放時,我們這里的夕陽才剛剛西沉。?就在這新舊時辰交替的奇妙時刻,視頻接通了。電視機里春節聯歡晚會的歡歌笑語跨越重洋傳來,主持人那句“全國人民闔家歡樂”讓多少硬漢瞬間濕潤了眼眶。老吳總會細心地把手機支在餐桌上,讓遠方的妻兒“參與”我們的年夜飯;小張則會翻轉鏡頭,將非洲這片沐浴在金色余暉中的天地,作為最特別的新年禮物,展示給父母。 這樣的節日,我們已經歷了太多太多次。從端午的粽子到中秋的月餅,從重陽的問候到除夕的守歲,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成了我們隔著屏幕的約定。而讓我們能夠安心履約的,是家人在視頻那頭永遠溫暖的笑容,是那句永遠不變的“家里一切都好”。 二 如果說節日的思念是洶涌的浪潮,那么平日的牽掛就是綿長的細流,悄無聲息卻從未停歇。我們深知,在這份平靜的水面之下,是家人用盡全力為我們托起的安穩。 項目部的安全副總監王寅的手機相冊里,藏著他最柔軟的秘密。那里除了施工數據與照片,最多的就是與女兒視頻時的截圖——一張稚嫩的涂鴉、一個搞怪的鬼臉、一次認真拼積木的側影。這些像素或許不高的畫面,是他的“能量站”。每當他在工地上感到疲憊時,總會翻出來看看,臉上不自覺浮現笑容。他明白,自己能如此安心地珍藏這些瞬間,是因為屏幕那頭的妻子,在操持完所有家務后,仍不忘為他記錄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腳印。 而他最揪心的記憶,是父親突發腦血栓住院的這段日子。在他心急如焚卻因工期無法抽身時,是哥哥在病床前日夜守候,扛起了本應由他分擔的責任。“你安心工作,爸這里有我。”這句簡單的話,背后是無數個不眠之夜和難以想象的辛勞。視頻里,家人永遠只給他看父親情況好轉的一面,將所有的焦慮與疲憊悄悄隱藏。這份沉甸甸的體諒,讓他既感激又愧疚。 這樣的故事,在我們的營地里有太多相似的版本:妻子一邊報喜不報憂,獨自帶著生病的孩子穿梭于醫院,一邊卻不忘拍下孩子康復后的笑臉,只為寬慰遠方丈夫的心;年邁的父母身體不適,卻在視頻里強打精神,只叮囑“家里都好,注意安全”;新房裝修從設計到監工,全是愛人一力承擔,只在最后完工時發來照片,云淡風輕地說一句:“看看,怎么樣?”…… 正是家人用他們看似平常的堅守,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沒有后顧之憂的天空。他們把生活的重量扛在自己肩上,卻把所有的輕松與溫暖留給了屏幕這頭的我們。 這些善意的“謊言”,這些獨自承擔的艱難,正是家人對我們最深沉的理解與支持。他們把思念藏在心底,把困難扛在肩上,只為讓我們在異國他鄉能夠心無旁騖地工作。 三 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守候,匯聚成了支撐我們前行的磅礴力量。當我們為非洲大地點亮萬家燈火時,是家人為我們點亮了歸家的燈塔;當我們在異國他鄉筑起座座大壩時,是家人用愛為我們筑起最堅實的精神港灣。 每一條平坦整潔的馬路,每一座順利通車的橋梁,不僅凝聚著水電人的智慧與汗水,更鐫刻著數萬水電家庭的奉獻與守候。在“一帶一路”的宏偉畫卷上,既有我們在一線奮斗的身影,也有每個家庭在背后默默支持的點滴。 在烏干達的星空下,我們常常想起親人的那句話:“你在哪里,家就在哪里。”其實我們深知,正是家人把“家”裝進了我們的行囊,才讓我們無論行走多遠,都帶著整個故鄉的溫度。 此刻,營地里的視頻通話又開始了。屏幕那端,孩子正在展示新得的獎狀,妻子訴說著今天的趣事,父母叮囑著注意身體。八千公里外,愛從未有時差。 謹以此文,致敬每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持的電建家人。是你們的理解,讓我們能夠安心駐守;是你們的付出,讓“一帶一路”的夢想照進現實;是你們的愛,讓八千公里的距離變得不再遙遠。這條通往世界的道路上,每一里都鋪滿了你們的深情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