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
|
||||
|
東非高原晨曦初露,埃塞俄比亞卡利德迪喬流域迎來一支特殊隊伍。2025年9月2日,水電一局KD灌溉項目先鋒團隊抵達,以“一帶一路”為指引,將中國工程實力與非洲減貧需求對接,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,開啟中非攜手破困局的新篇。 這支團隊匯聚資深國際工程人才,攜烏干達、贊比亞、剛果(金)等國十余年經驗,秉持“建一項工程、惠一方民生、促一片發展”理念。在他們看來,KD灌溉項目是當地突破農業瓶頸的關鍵:建成后覆蓋1800公頃農田,預計年減30%灌溉成本,增加40%糧食產量,將惠及1.8萬余戶貧困家庭,為埃塞糧食安全與減貧工作筑牢支撐。 臨建規劃:民生前置筑牢脫貧根基 臨建不僅是項目起點,更是惠民起點。團隊抵埃后,未急于推進進度,而是聯合當地規劃機構、業主及社區代表,開展一周實地勘察,將民生關聯度納入核心指標,重點考量就業創造、出行改善、資源共享三大問題。 經多輪研判,團隊選定距主施工區5公里、緊鄰鄉村公路的地塊。此處地質穩定、水電接入便捷,還能帶動800余名當地村民就業,人均日工資高于當地平均水平15%,助力Worabe新市區建設,贏得當地政府與居民認可,為項目推進夯實民意基礎。 本地化采購:激活減貧內生動力 埃塞俄比亞經濟以農業為支柱,但灌溉設施落后制約發展。團隊在料源鎖定與物資采購中,貫穿本地化賦能理念,將工程需求與當地產業、就業緊密結合。 料源鎖定:團隊耗時十天遍歷項目周邊20公里,調研多處料場,最終與當地業主、咨詢方選定2處石料場和1處黏土料場,還確定臨時便道新建位置,既保障工程質量,又管控運輸成本。 便道惠民:規劃的臨時便道,不僅服務工程運輸,還將周邊2個村落出行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20分鐘,解決雨季農產品外運難題,當地農戶阿布都直言節省大筆開支。 物資采購:堅持“當地為主、國內為輔”策略,砂石、水泥等本地充足建材及辦公用品,優先與當地小微企業合作,僅特殊規格器材、高精度設備從國內采購,并帶動當地物流發展。 人文融入:構建中非信任共同體 團隊深知文化認同是工程順利實施的前提,抵達后便組織全員學習阿姆哈拉語基礎用語,了解奧羅莫族、阿姆哈拉族風俗習慣,從禮儀細節到宗教節日禁忌,確保交流不觸碰文化紅線。 工作中,團隊始終以尊重、平等為原則,與當地官員會談前提前確認宗教信仰,避開祈禱時間。這種主動融入的姿態打破文化隔閡,建立深厚信任。曾持觀望態度的當地村民卡登,參與臨建施工獲穩定收入后,主動成為項目“宣傳員”,直言“這樣的工程我們支持”。 賦能未來:開啟可持續減貧新篇 目前,KD灌溉項目已完成臨建規劃,即將進入主體施工階段。水電一局的藍圖不止于建工程:施工期間將培養當地技術工人,組建本土運維團隊,確保灌溉設施長期穩定運行,避免建成后無人維護的困境。 作為深耕非洲十余年的中國企業,水電一局始終將工程建設與減貧賦能結合。此次KD項目推進,既是中國工程技術的實踐,更是“以發展促減貧”中非合作模式的深化,彰顯“中非命運共同體”理念的力量。 未來,項目預計帶動800余人就業,培養30名本土工程機械操作員,助力周邊村落脫貧。從東非高原到非洲大陸,水電一局正以民生工程為紐帶,融合中國經驗與非洲需求,用實干書寫中非共進步的篇章,為構建更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
|
|